爱国学古诗词网
国学日记 > 热门文章 > 年少时不懂李白,如今再读才懂诗中的深邃

年少时不懂李白,如今再读才懂诗中的深邃

麦家陪你读书 2021-09-17

李白是天才,这毋庸置疑。

他的诗歌中,那种喷薄的才华、巨大的能量、旺盛的激情浑然天成,凝聚成一股极具辨识度的强大魅力,后世或许再也没有人能够望其项背。

但即便如此,李白也并非无师自通。在青少年时代,他也经历过一段拜师学习、勤学苦练的人生阶段。

他从小被父亲送入私塾,十岁就已经熟读诸子百家,而道家思想的种子也是在这个时候就深深扎根在他幼嫩的心中。

他开始初步尝试诗歌创作,不仅打牢了理论基础,还初步摸索出,古风、乐府和楚辞正是适合自己的诗歌形式。

完成基础教育后,十八岁的李白辞别家乡,师从隐士赵蕤深造。这一学,就学了三年。

他向赵蕤学习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也学习道家的思想精神和生活方式,对现实世界和道家世界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正是这些相对系统的教育,为李白打下了知识理论、为人处事、人生追求的大框架,奠定了他跌宕起伏人生的总体基调。

但有个大框架是远远不够的。

挺身冲进更加复杂、也更加残酷的现实生活,才能不断为这个大框架添砖加瓦,拥有真正强大的内心。

青年时代要找工作,找出路,当然要五湖四海到处跑,一面漫游,一面干谒。

人到中年成了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他仍然坐不住。

高兴了要出门走走,郁闷了更要出门走走,朋友来了要一起逛逛,朋友相邀更要立刻出发。

到了晚年,他也想过回家,却发现自己的脚步已经无法停下。他的家早已不是哪个县城,而是他心中的天地。

李白这一生,“宅”在家的时间很少,“在路上”才是他的常态。

他的脚步几乎遍布盛唐国土,他的眼睛几乎看遍盛唐风光。

正是这些经历开阔了他的胸襟和眼界,而“在路上”遇到的那些真挚无私的友情又丰盈了他的感情。


李白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天才尚且要勤学博学、四处游历、日积月累才会可能被成功眷顾,更何况普通人呢?

活到老,学到老,向浩如烟海的书本学习,更要向真实的生活、优秀的人物、广大的世界学习。

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看到更好的世界,拥有更好的人生。

 

勤学是成功的基石,可很多人生难题,却并不是仅靠勤学就能解决。

 “通天之路”,这是作者哈金对李白波澜起伏的一生的高度概括。而李白毕生追求的“通天”,其实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条路通往世俗世界的权力巅峰——朝廷。在这条路上,李白渴望出将入相,建功立业,最后功成身退,隐逸山林。

而另一条路则通往道教世界的至高境界——仙境。在这条路上,李白渴望潜心修炼,羽化登仙,从而超尘脱俗,长生不老,成就真正的不朽。

然而事与愿违,这两条路,李白都没能走通。在《长歌行》中,他只能失落地哀叹:“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一代诗仙,才能毋庸置疑,名声蜚声四海,为什么却一直兜兜转转,始终求而不得?

说到底,这与他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有直接关系。

论才华,他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但他的治国才能却实在不敢恭维。

比如,他潜心学习赵蕤的那一套治国理论,却没有考虑他的理论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


论个性,他就更不适合官场。他的光芒太过耀眼,却又不懂得收敛锋芒。

在那个阶层分明的时代,他商人家庭的出身,意味着他需要依靠权贵的提携,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

可他偏偏又要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终其一生,李白总是在这两条“通天之路”之间摇摆不定,他既渴望建功立业,但一旦仕途失意,他便将希望的目光暂时转向道家而。

而一旦世俗世界向他递出橄榄枝,他又会毫不犹豫就抛下道家追求,立刻满腔热忱地投身世俗权力的角斗场。

因此,他总是徘徊在失望,困惑和挫折之中。

但其实,如果李白肯心满意足地做一个诗人,或者全心全意投身道教,或许他会活得更轻松,更开心,也更洒脱。

当然,或许正是生活中的这些挫折,丰富了他看世界的视角,丰盈了他心灵的内蕴,增强了他艺术的张力。

可置身于如此短暂的人生中,又有谁不希望求仁得仁、志得意满呢?

李白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天才尚且会有志难舒,更何况普通人?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最大限度运用自己的天赋,对未来抱有合理的期待,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虽然李白寻觅一生,奋斗一生,终究还是没能如愿“通天”。但我们能仅凭这一点就简单判定,他的人生是失败的吗?

的确,李白的人生中有太多遗憾。而这种遗憾,甚至还远远不止世俗官场和道教修行中的“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就算置身于家庭之中,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李白也实在算不上称职。

他的父亲李客身为商人,却以自己的灼灼慧眼,为儿子选择了读书这条路。

他又用自己丰厚的家财,纵容李白“千金散尽”,为他走向广阔天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可李白青少年时代离开家乡后,就基本没有再回归自己的原生家庭。他很少提及自己的亲生母亲,对父亲也几乎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

李白一生中有两位妻子,两位妾室。

她们欣赏李白的艺术才华,尊重李白的个人追求,心甘情愿为李白生儿育女,料理家事,并为此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

正因为有了她们的支持,李白才能在外面的世界潇潇洒洒,尽情闯荡。

艺术激情需要他广泛漫游,个人追求需要他背井离乡,可这势必将耗费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他在家庭中的长期缺位。

获得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最终,李白成就了浪漫主义,乃至古典诗歌的巅峰。

可与此同时,他没能建功立业,没能羽化登仙,也没能做成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可就算已经逝去,他浪漫的情怀、豪放的气度、不羁的性格、横溢的才华、潇洒的姿态、独特的魅力,即使穿越千年时光仍然熠熠生辉。

而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巨大的成功吗?

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李白全情投入,走遍了千山万水,尝遍了酸甜苦辣,经历了大起大落,领略了大喜大悲。

他这一生,并不完美,却足够丰盈;充满遗憾,却分量十足;满是伤口,却璀璨绚烂。

李白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天才尚且会遗憾重重,更何况平凡人?

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不要简单粗暴地用“得”与“失”的标准来衡量。不要犹豫,不要计较,只管义无反顾,迎面闯进世界的纷繁复杂中去。

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热血沸腾,尽情去经历、去体验、去付出,世界就终会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版权声明: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标明或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国学网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