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争议
出生年月 关于李世民的出生日期,主要由以下三种说法:
1、《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的生日是十二月癸丑;《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生日是十二月癸未。
2、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卒年五十二岁,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599年1月23日)。
3、据《新唐书》李世民卒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年五十三岁,则李世民的出生年月为隋开皇十七年十二月戊午(598年1月28日)。
已故中国历史学家胡如雷经过考证认为:根据李世民同母弟李玄霸十六岁时死于大业十年,而倒推出李玄霸生于开皇十九年,所以若李世民生于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则李玄霸最迟生于开皇十九年十二月,两兄弟生辰过近,不太可能。
修改实录 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记录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初时褚遂良不许,后来他再要求房玄龄,房应允并与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於贞观十七年七月癸巳日献予太宗,但唐太宗终归未能得观《起居注》。
参读武德年间所著《大唐创业起居注》(不曾被官方修改),以及订正详实的《资治通鉴考异》(同时记录了《实录》、野史、物证等考据》),再考查《旧唐书》等(以《实录》为蓝本)相关记载,不同之处仅存于三个方面:其一,太原起兵的发起人是谁;二是,隐太子李建成在攻取长安时的战功;再有,李渊宫闱禁中的是否检点。而上述三个方面皆以“玄武门之变”为中心而展开,其余初唐历史事件,各史料中所载(包括不受官方干预的稗官野史)竟保持高度一致。由此可知,除“玄武门之变”外,其它的初唐历史事件并无唐太宗参与删改杜撰的可能。
因此,历来学者都将目光聚焦于“玄武门之变”,史书也记载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的关注,要“削去浮,要求直书其事”。史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李世民此举使自己亲杀兄弟的事实在史书中保留了下来,如王夫之从道德的角度批判李世民,认为直书其事是不知羞耻,“至於自敕直书,而太宗不可复列於人类矣”;一些史学家则认为,直书其事其实是唐太宗公然指使臣下在“玄武门事变”的相关记载中美化自己;但更多的学者,能够在“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下,坦然的接受认可这次皇家宫廷政变和太宗之举。
去世原因 李世民在他人生的前期,对道教的方术迷信是不屑一顾的,并且还对秦皇汉武的求仙活动持批判的态度。但是李世民晚年,随着功业的隆盛与年岁的增高,也与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一样,开始服食丹药。对仙道丹药之事,唐太宗突然来了个大转弯,其直接原因与其情绪的消沉和健康状况的恶化有关。
从史籍上可知,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以前多次外出围猎,精神焕发,骑射娴熟,说明他这时还有充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可是,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开始,直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临终的6年当中,外出围猎仅有一次。这从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即他的健康状况趋向下降。究其原因,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泰被黔,对他的思想刺激很深,甚至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精神上的郁郁寡欢,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以前很少服药的李世民,这时开始服食药石了。据《贞观政要》载,当时有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上疏陈述政事得失,唐太宗认为他说的有益子国,“特赐锺乳一剂,谓日:‘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元戈直作注说:锺乳,产于石,食之使人通气生胃。”此药是唐太宗当时常服的。由此可知,他在这时已患了消化不良症,不得不接触“药石”了。
从外国引进丹药,大概是李世民的首创。大臣们为了迎合唐太宗的这种心理,向他推荐了天竺国(今印度)的一名方士。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王玄策借兵吐蕃、泥婆罗,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俘虏了其国王阿罗那顺与方士那罗迩婆婆寐。同年五月,王玄策将这个方士进献给李世民。从西方来的“洋方士”那罗迩娑婆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宣称能配制金石秘剂。这个谎言打动了唐太宗期望康复、幻想长寿的急切心理。
经过近一年的炼制,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春,丹药终于出炉,崔敦礼等赶紧捧送入宫,正在病中的唐太宗见到盼望已久的古印度方士炼出的仙丹,如获至宝,按照那罗迩娑婆寐的嘱咐,依法服食。然而,唐太宗万万没有想到,长生药竟成了催命药,他在三月吃下丹药,身体顿觉不适,病情大为加剧,竟导致“暴疾”,没过两个月就死去了,享年52岁。
对于李世民服丹中毒以致暴亡之事,唐朝的大臣及后代史学家都多次提到。
据《旧唐书·郝处俊传》载,唐高宗时,有东台侍郎郝处俊谏阻李治不要服食胡僧炼成的“长年药”,说:“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效,大渐之阮,名医莫知所为。”
《旧唐书·宪宗本纪》也载,唐宪宗时的朝中重臣李藩也曾说:“文皇帝(即唐太宗)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所说“暴疾”,即指丹药中毒;“不救”,指无法抢救。从中可知中毒之深、药性之烈。
相关争议
出生年月
关于李世民的出生日期,主要由以下三种说法:
1、《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的生日是十二月癸丑;《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生日是十二月癸未。
2、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卒年五十二岁,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599年1月23日)。
3、据《新唐书》李世民卒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年五十三岁,则李世民的出生年月为隋开皇十七年十二月戊午(598年1月28日)。
已故中国历史学家胡如雷经过考证认为:根据李世民同母弟李玄霸十六岁时死于大业十年,而倒推出李玄霸生于开皇十九年,所以若李世民生于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则李玄霸最迟生于开皇十九年十二月,两兄弟生辰过近,不太可能。
修改实录
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记录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初时褚遂良不许,后来他再要求房玄龄,房应允并与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於贞观十七年七月癸巳日献予太宗,但唐太宗终归未能得观《起居注》。
参读武德年间所著《大唐创业起居注》(不曾被官方修改),以及订正详实的《资治通鉴考异》(同时记录了《实录》、野史、物证等考据》),再考查《旧唐书》等(以《实录》为蓝本)相关记载,不同之处仅存于三个方面:其一,太原起兵的发起人是谁;二是,隐太子李建成在攻取长安时的战功;再有,李渊宫闱禁中的是否检点。而上述三个方面皆以“玄武门之变”为中心而展开,其余初唐历史事件,各史料中所载(包括不受官方干预的稗官野史)竟保持高度一致。由此可知,除“玄武门之变”外,其它的初唐历史事件并无唐太宗参与删改杜撰的可能。
因此,历来学者都将目光聚焦于“玄武门之变”,史书也记载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的关注,要“削去浮,要求直书其事”。史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李世民此举使自己亲杀兄弟的事实在史书中保留了下来,如王夫之从道德的角度批判李世民,认为直书其事是不知羞耻,“至於自敕直书,而太宗不可复列於人类矣”;一些史学家则认为,直书其事其实是唐太宗公然指使臣下在“玄武门事变”的相关记载中美化自己;但更多的学者,能够在“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下,坦然的接受认可这次皇家宫廷政变和太宗之举。
去世原因
李世民在他人生的前期,对道教的方术迷信是不屑一顾的,并且还对秦皇汉武的求仙活动持批判的态度。但是李世民晚年,随着功业的隆盛与年岁的增高,也与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一样,开始服食丹药。对仙道丹药之事,唐太宗突然来了个大转弯,其直接原因与其情绪的消沉和健康状况的恶化有关。
从史籍上可知,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以前多次外出围猎,精神焕发,骑射娴熟,说明他这时还有充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可是,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开始,直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临终的6年当中,外出围猎仅有一次。这从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即他的健康状况趋向下降。究其原因,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泰被黔,对他的思想刺激很深,甚至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精神上的郁郁寡欢,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以前很少服药的李世民,这时开始服食药石了。据《贞观政要》载,当时有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上疏陈述政事得失,唐太宗认为他说的有益子国,“特赐锺乳一剂,谓日:‘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元戈直作注说:锺乳,产于石,食之使人通气生胃。”此药是唐太宗当时常服的。由此可知,他在这时已患了消化不良症,不得不接触“药石”了。
从外国引进丹药,大概是李世民的首创。大臣们为了迎合唐太宗的这种心理,向他推荐了天竺国(今印度)的一名方士。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王玄策借兵吐蕃、泥婆罗,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俘虏了其国王阿罗那顺与方士那罗迩婆婆寐。同年五月,王玄策将这个方士进献给李世民。从西方来的“洋方士”那罗迩娑婆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宣称能配制金石秘剂。这个谎言打动了唐太宗期望康复、幻想长寿的急切心理。
经过近一年的炼制,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春,丹药终于出炉,崔敦礼等赶紧捧送入宫,正在病中的唐太宗见到盼望已久的古印度方士炼出的仙丹,如获至宝,按照那罗迩娑婆寐的嘱咐,依法服食。然而,唐太宗万万没有想到,长生药竟成了催命药,他在三月吃下丹药,身体顿觉不适,病情大为加剧,竟导致“暴疾”,没过两个月就死去了,享年52岁。
对于李世民服丹中毒以致暴亡之事,唐朝的大臣及后代史学家都多次提到。
据《旧唐书·郝处俊传》载,唐高宗时,有东台侍郎郝处俊谏阻李治不要服食胡僧炼成的“长年药”,说:“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效,大渐之阮,名医莫知所为。”
《旧唐书·宪宗本纪》也载,唐宪宗时的朝中重臣李藩也曾说:“文皇帝(即唐太宗)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所说“暴疾”,即指丹药中毒;“不救”,指无法抢救。从中可知中毒之深、药性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