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学古诗词网

李觏的贡献

贡献

思想
  李觏是北宋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觏还具有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经济,是物质财富。所以,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引经据典,煞费苦心地为统治者提供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由此看来,他的弟子邓润甫等人成为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得力助手,那就是很自然的了。

文学著作
  李觏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著作家。他主张文以经世、致用为贵,所以他的文章内容比较充实。即使是解经之作,也常常以古说今,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潜书》十五篇,即是出于“愤吊世故,警宪邦国”(《潜书序》),“以康国济民为意”(《上孙寺丞书》),纂写而成。《庆历民言》三十篇,更是“言言药石,字字规戒”的为民请命之作,人称“红国之书”。这些政论文章,大胆地指责时弊,阐发己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李觏的其他散文,如书信、志铭、碑、记等,也都写得通达有识,逻辑性强,为人们所称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他的用世思想时有流露。他的《袁州州学记》,起语不落俗套,立论警切,结构严谨,文笔稳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前人称他“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范仲淹荐李觏疏》)。“在北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间,别成一家”(《宋元学案补遗》卷三)。

[宋代] 同时代作者
苏轼 陆游 吴文英 欧阳修 辛弃疾 王安石 黄庭坚 杨万里 晏几道 晏殊 贺铸 周邦彦 柳永 文天祥 李清照 朱熹 范仲淹 秦观 刘辰翁 范成大 岳飞 陈与义 姜夔 刘克庄 张孝祥 朱淑真 张先 蒋捷 张炎 周密 史达祖 戴复古 毛滂 苏辙 陈师道 朱敦儒 陈亮 曾巩 梅尧臣 张耒 寇准 苏洵 林逋 王禹偁 谢枋得 刘过 向子諲 汪元量 李之仪 米芾 韩琦 苏舜钦 高观国 叶梦得 晁补之 宋祁 程颢 严蕊 郑思肖 翁卷 叶绍翁 卢钺 张元干 韩元吉 潘阆 吕本中 曾几 蔡伸 赵佶 成彦雄 李纲 赵鼎 汪藻 赵长卿 王令 曹组 刘攽 陈允平 谢薖 李持正 万俟咏 刘镇 林升 王观 周敦颐 唐婉 赵师秀 晁冲之 吴潜 刘著 潘希白 朱服 管鉴 王沂孙 萧泰来 王炎 文及翁 陈著 黄公度 周弼 余靖 章谦亨 郑域 杨缵 白玉蟾 陈克 李廌 蔡松年 徐玑 翁元龙 宋江 苏庠 释志南 孙洙 聂胜琼 孙道绚 周紫芝 阮阅 韩疁 舒亶 郑刚中 王雱 雷震 钱惟演 蔡确 田锡 方岳 柳开 仲殊 赵恒 道潜 王琪 钱时 司马光 黄裳 周纯 李重元 张抡 虞似良 高翥 吴激 邵雍 黄升 陈尧佐 葛立方 淮上女 吕渭老 崔与之 姚云文 乐婉 刘子翚 张栻 谢逸 黄孝迈 真德秀 舒岳祥 汪莘 乐雷发 张淑芳 杨朴 郭应祥 完颜璹 吕大防 徐俯 袁去华 刘光祖 张嵲 杨无咎 刘次庄 赵蕃 杜安世 赵元镇 文同 杨徽之 赵师侠 赵令畤 张镃 王应麟 刘弇 汪洙 李朴 宗泽 杜耒 秘演 邓剡 赵以夫 朱翌 祝穆 江开 向滈 郑文宝 游次公 许棐 晁端礼 王十朋 吴惟信 刘翰 苏麟 李元膺 叶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