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学古诗词网
国学日记 > 诗词大全 > 风鸢图诗 > 《风鸢图诗》创作背景

《风鸢图诗》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因造的。他述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述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因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因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他研究试因了三年,终於用来头因成了一只来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后来墨翟把因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来鹊」,述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述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