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二
《月赋》巧妙地虚构曹植同王粲夜半赏月抒怀的故事,展开三层描写。开头一段写吟月,中间两段写赞月,最后三段写叹月。全文紧扣月色,逐步推进,将月景与人情交融一体;由人写月真切自然,引典咏月典雅优美。
赋以曹植方丧好友应瑒、刘桢,中夜不眠开篇,引出咏月的主题,点明观赏明月所具有的特定时节、环境和情趣。在“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的深秋时节,天高气凉,夜深人静,月色最美,“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白色的露气朦胧弥漫,明洁的月光洒满天空,大地仿佛披上了银色的薄幕。这时,怀有几分忧愁,漫步在兰路桂苑、寒山秋坡中的主人曹植,悠然对月伤怀,发思古之幽情,低声吟诵着《诗经》颂月之章。这游吟古诗的情趣,又引起赞月的激情,而以假托曹植命王粲作赋的形式铺写出下文。
接着两段假托王粲写月色之美。作者写月富有传神之笔的是,首先写月亮的功德美。在宇宙间,天地形成以后,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太阳挟着扶桑的光彩从东方的水里出来,又向西方若木的幽冥中落下,而当太阳落下之后,月亮总是继而升起,“顺辰通烛”,依时照明。而月亮又能“朒脁警阙,朏魄示冲”,以它的盈亏变化启示人们谦虚自省,不可自满。月亮还能传授天命,预示人事,“委照而吴业昌,沦清而汉道融”,传说吴主孙策之母梦月入怀而生他,遂使东吴王业昌盛;汉元帝皇后之母梦月入怀而生她,因得以成为皇后。这里连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描写月亮继日而照、戒示人世、预兆命运之德,神奇莫测,引人入胜。
月亮既有神奇的美德,更有自然的美色。“气霁地表”六句渲染月出的背景,雨过天晴,大地一片澄清,乌云消散在天的尽头,秋风吹来,水波粼粼,落叶飘飘,菊香霏霏,雁声阵阵。这秋高气爽,天地清旷的环境气氛,为月的出现作了生动的渲染。继而“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一轮明月缓缓地升上天空,柔和的光辉照射着大地,显得格外的清洁明亮。接着三层侧面描写,具体地展现迷人的月色美。仰望天空,“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明月当空,天上的群星和银河顷失光芒而黯然无色,这里衬托鲜明,突出了月光的皎洁。俯仰上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作者连用雪、水、霜、冰四个比喻,形容在月光笼罩下的银色世界:大地好象蒙上了一层白雪,天空犹如水色明澈,排排高楼如同霜一样的洁白,处处台阶恰似冰一样的明净。第三层以君王观月的激情来烘托,作者将君王“厌晨欢”,“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的厌弃生活的举动,同“乐宵宴”,“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的观月欢乐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烘托出月色迷人的魅力。
最后写叹月,以歌继赋,欲止未尽,别有一番情致。作者假设君王赏月,乐而生悲,身处皓月深夜之中,耳闻竹间风声,晚夕鹤鸣,凄凉羌笛,委婉琴曲,更觉“凉夜自凄”,不禁“诉皓月而长歌”,续诗两首,深切地表达了由赏月而产生的怀人之情和岁幕之感,创造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千古佳句。最后又假托曹植称赞王粲作赋之美,收结全篇。
这是一篇成功的咏月杰作,构思新奇,意境清美。《月赋》是一篇骈赋,骈赋是在古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出来的一种新赋体,它产生于魏晋之后,盛行于南北朝时期。此赋是四六骈文的代表作,向为人们所称道。它假托曹植、王粲月下游吟,描写迷人的月夜景色,抒写寂寞忧伤的情怀,风格明净,文辞清丽,艺术成就甚高。
全文以人物的游观为线索,通过沉吟、赋月、歌怀活动的描写,展现出月亮从初升、当空到既没的全过程,情景相融,生动真切,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赏析二
《月赋》巧妙地虚构曹植同王粲夜半赏月抒怀的故事,展开三层描写。开头一段写吟月,中间两段写赞月,最后三段写叹月。全文紧扣月色,逐步推进,将月景与人情交融一体;由人写月真切自然,引典咏月典雅优美。
赋以曹植方丧好友应瑒、刘桢,中夜不眠开篇,引出咏月的主题,点明观赏明月所具有的特定时节、环境和情趣。在“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的深秋时节,天高气凉,夜深人静,月色最美,“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白色的露气朦胧弥漫,明洁的月光洒满天空,大地仿佛披上了银色的薄幕。这时,怀有几分忧愁,漫步在兰路桂苑、寒山秋坡中的主人曹植,悠然对月伤怀,发思古之幽情,低声吟诵着《诗经》颂月之章。这游吟古诗的情趣,又引起赞月的激情,而以假托曹植命王粲作赋的形式铺写出下文。
接着两段假托王粲写月色之美。作者写月富有传神之笔的是,首先写月亮的功德美。在宇宙间,天地形成以后,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太阳挟着扶桑的光彩从东方的水里出来,又向西方若木的幽冥中落下,而当太阳落下之后,月亮总是继而升起,“顺辰通烛”,依时照明。而月亮又能“朒脁警阙,朏魄示冲”,以它的盈亏变化启示人们谦虚自省,不可自满。月亮还能传授天命,预示人事,“委照而吴业昌,沦清而汉道融”,传说吴主孙策之母梦月入怀而生他,遂使东吴王业昌盛;汉元帝皇后之母梦月入怀而生她,因得以成为皇后。这里连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描写月亮继日而照、戒示人世、预兆命运之德,神奇莫测,引人入胜。
月亮既有神奇的美德,更有自然的美色。“气霁地表”六句渲染月出的背景,雨过天晴,大地一片澄清,乌云消散在天的尽头,秋风吹来,水波粼粼,落叶飘飘,菊香霏霏,雁声阵阵。这秋高气爽,天地清旷的环境气氛,为月的出现作了生动的渲染。继而“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一轮明月缓缓地升上天空,柔和的光辉照射着大地,显得格外的清洁明亮。接着三层侧面描写,具体地展现迷人的月色美。仰望天空,“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明月当空,天上的群星和银河顷失光芒而黯然无色,这里衬托鲜明,突出了月光的皎洁。俯仰上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作者连用雪、水、霜、冰四个比喻,形容在月光笼罩下的银色世界:大地好象蒙上了一层白雪,天空犹如水色明澈,排排高楼如同霜一样的洁白,处处台阶恰似冰一样的明净。第三层以君王观月的激情来烘托,作者将君王“厌晨欢”,“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的厌弃生活的举动,同“乐宵宴”,“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的观月欢乐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烘托出月色迷人的魅力。
最后写叹月,以歌继赋,欲止未尽,别有一番情致。作者假设君王赏月,乐而生悲,身处皓月深夜之中,耳闻竹间风声,晚夕鹤鸣,凄凉羌笛,委婉琴曲,更觉“凉夜自凄”,不禁“诉皓月而长歌”,续诗两首,深切地表达了由赏月而产生的怀人之情和岁幕之感,创造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千古佳句。最后又假托曹植称赞王粲作赋之美,收结全篇。
这是一篇成功的咏月杰作,构思新奇,意境清美。《月赋》是一篇骈赋,骈赋是在古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出来的一种新赋体,它产生于魏晋之后,盛行于南北朝时期。此赋是四六骈文的代表作,向为人们所称道。它假托曹植、王粲月下游吟,描写迷人的月夜景色,抒写寂寞忧伤的情怀,风格明净,文辞清丽,艺术成就甚高。
全文以人物的游观为线索,通过沉吟、赋月、歌怀活动的描写,展现出月亮从初升、当空到既没的全过程,情景相融,生动真切,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臧维熙,许评.《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出版社,1991